問診山地—工程勘測仿真技術創領者
一、項目進展
創意計劃階段
二、負責人及成員
姓名
學院/所學專業
入學/畢業時間
王鐘文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2018/2021
章治海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
2014/2018
周良坤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2019/2022
徐青松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2014/2018
黃畇坤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地質工程
2017/2020
陳 希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2015/2019
三、指導教師
姓名
學院/所學專業
職務/職稱
研究方向
王東坡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巖土工程
巖土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
山地災害減災與重大工程安全防控;山地崩塌滾石災害形成機理及防治;地質災害沖擊動力學;地質災害綜合防災減災新技術新方法研究。
裴向軍
成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地質工程
生態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強震大型滑坡觸發效應和致災機理研究;地質脆弱帶地質災害防治與巖土體加固;地質環境脆弱區生態修復。
歐陽朝軍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程力學和計算機
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滑坡、泥石流災害動力學模型和數值模擬研究;計算流體力學、離散元、人工智能、InSAR等數值方法的編程和算法研究。
楊曉軒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校企科技成果轉化方向
四、項目簡介
我國國土約75%為山地,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伴隨國家“西部大開發”及“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山區已成為梯級水電、鐵路公路、油氣管線等重大基礎設施與工程的高密度區。然而,廣泛發育在山區的地質災害已成為其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凡是山區工程建設,都必須開展勘察評估工作,由于路橋交通等工程項目的快速發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測評估及路橋營運工作尤為重要,而該行業目前主要以傳統勘測方法為主,存在危險性高、效率低、潛在隱患點判識不準等痛點問題。我國地質災害風險評估也大多以定性分析為主,存在效率低、災害類別不全、適用場景單一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團隊開展了基于大數據的“空、天、地”一體化多源災情信息數據的協同處理和關鍵數據提取技術研發,突破地質災害基礎數據快速獲取難題;研發構建了國內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地質災害快速模擬技術和仿真平臺,進行高精度圖件、地質信息繪制及定量地災評估等工作。
已取得相關軟著20余項、專利20余項,已得到來自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及西南交通大學等近百所大學、上千位科研工作者的使用并反饋中,并與中國中鐵集團、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等20余家大型單位已完成百余例大型地質災害工程及科研項目。
成都理工大學
2022-07-29